close
過早接觸身心靈是好事嗎?
那要看甚麼樣的身心靈論述。
如果是強調負面情緒,負面經驗是不好的,要正向,要喜悅平和才是好的身心靈論述,那麼,我個人認為太年輕接觸這樣的論述反而會讓生命失衡。
一位特地從香港飛過來做超意識催眠溝通的個案,在15歲時就接觸了強調正向的身心靈論述,之後時時感受到喜悅平和,甚麼都是開心的。
但在21歲時遇到的家庭重大事故後整個無法面對。
更心疼的是 一個學習催眠的朋友找他練習催眠, 主題是處理他的負面情緒。 讓我很無語的是這位催眠師的指令是消除從小到大的負面經驗與情緒。這是一個西方醫學面對病症的主體邏輯: 哪裡有問題就切除哪裡。 結果是第二天開始,無法自主呼吸, 需要有意識的強呼吸。情緒無法表達。整個人如同reset一般地回到小孩子的狀態,連字都不會寫。更甚的是跟人無法正常溝通。
並非催眠師下的指令無論好壞都會落實改變個案, 而是個案認同催眠師的指令並且願意執行,這個指令才會實現完成。
這個個案的變化是他認同[負面經驗是不好的, 去除了之後只剩下正面經驗人生才會喜悅平和}。
這樣的認知來自辛苦的童年經驗+ 正向情緒才會讓人生喜悅平和。
這兩個條件具足了,個案就順從催眠師的指令來設定人生。
之後,這位個案在香港找許多老師甚至大師來協助他[去除指令],
但,找不到人可以協助他。要不是只教課不接個案的大師又或是某些老師不接手。就這樣他自己堅持努力了10年。終於溝通上可以無礙,認字寫字也沒問題了。但情緒表達仍是中斷的。甚至在對話溝通時常常斷訊。這也導致他工作上不容易深入連貫,常常換工作。
我目前能協助到的是先調整內在失焦的部分,也部分拆除了那位催眠師的一些指令設定。
但,在更深入的調整則需要他願意接受負面經驗是成長必要的經歷,這塊就需要一次一次的深入引導面對情緒。這個是痛點。
需要內在一次一次的接納,融合並在中找到受益點,才能再進一步面對。
我常在催眠課程中跟學生強調,人生沒有失敗這回事,只有經驗的累加。無論甚麼樣的經驗都會有受益結合成智慧的點。
在此也呼籲學習過催眠的朋友,當您要進行催眠時,請謹記您無法替個案活,所以,請不要把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帶入催眠個案的過程中。這是尊重個案生命的方式。也是療癒師的基本倫理

53919af550f47dd6f437cf21f1c6dd2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一凡-潛能密碼 的頭像
    林一凡-潛能密碼

    林一凡-潛能密碼~(NGH,心靈諮詢,超意識催眠溝通,靈氣,家族排列,頌缽)

    林一凡-潛能密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