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友問:
我的想法是萬物都能分成對自己的心靈有正向及負向的影響
而萬物最初會本能的追求正向
只是隨著時間過去
可能會因習慣的束縛
而不去思考感受孰正孰負就直接選擇
(像是最初認為A事件對自己是正向 即使之後變負的或出現對自己更加正向的事件仍選擇A)
我想問的是我這樣的想法是否夠全面沒有其他例外以及有否其他不選擇正向而選擇負向的例子
Ans:心靈,自古以來即是人類嚮往又迷惘的名詞。
但是,在人類的社會開始了禮教、約制的時候,心靈就分成二分法。
善與惡,好與壞
即使是太極圖的詮釋,雖然已經是最接近心靈本質了,但仍然落於黑與白的分別。
善、惡的劃分來自於人的自我執著。
原本的心靈是沒有善惡好壞之分。 一切都只是過程所產生的結果。
而人質著於結果的感受,卻忽略了原因及過程的經驗。
心靈的成長來自於過程中的經驗與學習
結果並不重要, 因為"結果" 只是一個課題的分水嶺罷了。
心靈的本質來自於內心的自我。
每個自我都是完美的。
而完美的定義是「喜怒哀樂.善惡好壞」皆都經歷過並體驗過程繼而成長者。
傷心,心靈的本質中已然包括。
衝動,心靈的本質中亦有。
憤怒,恨,心靈本質中亦有。
喜悅,歡樂,心靈本質中亦然。
正面思考、負面思考,也都是基於自身的生命歷程的經驗。
當我們體悟到「我正在負面思想中」 你就已經脫離負面思想的輪迴了。
這就是經由心靈的本質體悟而轉為心靈的成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