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找醫生反而問診網路?一項研究發現,網路上的健康資訊培養出新一代「上網自診狂」,這群人在網上尋找健康與病痛的參考資料,結果搜尋到很多最糟的診斷結果,使得這群人對自己的健康情況反而更加擔心。學者表示,「網路搜尋引擎可能誤導使用者,讓他們更擔心自己的健康。」
微軟團隊對目前熱門的幾個搜尋引擎進行健康相關的網路研究,發現網友發問的題目中,約有2%是與健康相關的,也就是約有25萬名使用者或佔樣本數1/4的人,在此研究中,起碼都蒐尋過一個與健康有關的問題。
微軟也調查515位員工在網路上的健康相關搜尋活動。在這群員工中,約有1/3的人,回答完醫療搜尋習慣的調查後,上網對嚴重、較罕見的疾病做後續的調查。
專家指出,網路搜尋有可能會增加使用者的恐懼,例如看了網頁後,以為自己的頭痛是因為腦部有腫瘤。專家表示,擔心自己健康的人應該去看醫生。
學者發現,利用網路尋找頭痛或胸部痛等常見症狀灶因的人,很有可能會連結到重病的網頁,即使那些嚴重的病都非常罕見。也就是說,症狀輕微的患者很可能會因此誤以為自己得了重病。例如,尋找「胸部痛」或「肌肉痙攣」的人,很有可能會搜尋到心臟病或神經退化疾病的網站。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給予確切的證據,證明網路會增加使用者的健康恐懼,使用者可能只是對那些症狀感到好奇,但學者表示,在某些情況下這兩者是相同的意思。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網路搜尋引擎有可能會增加健康憂慮」,微軟人工智慧學者荷維茲表示。英國全民健康醫療服務NHS Direct也表示,網路上的健康資訊不能替代專家建議。「 和臨床 醫師聊聊你擔心的健康狀況,總是好的,因為他能給予你正確的方向。」
他們指出,「網路是找症狀資訊很有用的工具,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專家意見。
以上摘自台灣醒報
之前曾經聽過ㄧ個故事。
有一位女士,獨立撫養一個小學的女兒。在收入不算豐富的生活中,仍然帶著希望的努力著。
有一天,工作的公司為了員工健康著想的為大家進行健康檢查。
這位女士在這次的檢查中竟然發現了自己得了乳癌。而且是2期。她好驚恐。她害怕,要是自己不在了女兒怎麼辦。
為了女兒,不顧已經罹患了癌症的身體,兼職的打了3份工。日以繼夜的爭取時間工作。她好怕時間不夠。為了存錢,她更不敢去醫院接受治療。因為,她認為,花錢都無法醫好的病,不如為了女兒的生活費存下來。每天早上醒來時,她好擔心自己會死去。天天都在”死亡”的陰影中生活著。
就這樣的無日無夜的工作了1年。
有一天,身體終於撐不下去了。在上班的途中,昏倒了。被同事送到醫院。
醫院的報告出爐了,她得了肝硬化。原本她想”癌症加上肝硬化,只是多個名字罷了” 沒想到,報告中有一項令他晴天霹靂的消息。
當醫生說”你並沒有罹患癌症啊!你的肝硬化是因為你的過勞引起的!”
一個錯誤的檢測報告以及自己的自我判斷,讓他以為時間不多了。
更讓他為自己下了決定,用生命換取女兒的保命錢。
更讓自己天天活在擔憂中。
催眠,並非只有在諮詢室中才有。
催眠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
每個人都生活在催眠中。
『我的頭腦不好,所以我的功課都不好』
『我容易得罪人,我不敢跟人處』
『爸媽不喜歡我,因為我不乖』
『那件事太困難了,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別費心了』
『我太理智了,我不容易進入催眠』
『我對什麼事都沒興趣,生活是無聊的』
『大家都反對我,每次都對我不友善。』
『每個人都在攻擊我,都是因為我太直了』
『人善被人欺啊! 為什麼我都做到這樣了,他們還不放過我』
真的嗎?
當自己聽到或是對自己說這些話的時候,想想,
真的是這樣嗎?
還是因為自己相信了這樣的信念,然後每天的重複告訴自己或是旁人這些話,
你已經很成功的催眠自己成為「你所願的人」
當每天很擔心的想著『完了,我一定生病了。要不然為什麼老是頭痛不會好』
那麼,身體會如你所願的『生個大病』來符合你的每天的殷殷期盼。
你要什麼樣的生活,你可以掌握在你的手中。
無論是天天笑口常開,還是,憂愁度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