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921之前並不受到社會的重視。


 


其實,除了受到直接災害的災民有可能會產生即性壓力障礙,甚至因為疏忽或根本否認自己的感覺而演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救災的志工或是前往支援救災的官兵都可能會有類似的症候群。有這樣的壓力障礙或症候群並非是異類。


當人的情緒與所處的環境並未有太大起伏時,我們的身體與內分泌以及理智意識的情緒極高與極低都有其適應的限度值。


 


可是當忽然而來的事件或是外在的傷害讓身體的內分泌以及腎上腺忽然飆破其限度值,那麼等於身體必須將原本視為適當的上下情緒容忍的限度做擴張,這個擴張等於是在短時間內,包括內分泌,肌肉的鬆緊度調整,情緒的忽高忽低的調整。以及因瞬間的事件所帶來的情緒能量的宣洩以及因事件所帶來的環境改變的適應都需要時間過渡。


 


如果我們忽略自己身體的調整以及情緒的調整,那麼,就有能產生壓力適應障礙進而延伸成為創傷後症候群。


 


不是只有受到天然災害才會產生創傷後症候群,譬如忽然親人的意外死亡,性侵害,車禍,經歷刑事案件的當事人與家人,小時後曾被遺棄都可能產生。


 


這些症候群的狀態可能會潛伏多年之後,在某一個類似的事件在眼前上演,透過電影電視劇情的畫面,新聞報導或是某些雜誌的照片,都可能誘發之前的創傷而不自知的陷入憂鬱,恐慌的情緒風暴之中而無法自處。只覺得自己怎麼坐立不安,明明沒有發生什麼事,可是老覺得恐慌,失眠,做惡夢卻找不到原因。


 


我的個案中有許多是因為莫名的恐慌,或是恐懼症,或已經失眠多年,甚至常常情緒無法控制的沒理由的哭泣。在超意識催眠溝通中協助尋找其情緒的產生源頭,很多與上述的原因有關聯。當釋放了恐慌或憤怒的能量,再加上靈氣療法的釋放深層情緒與注入柔和重建的能量,大多都有明顯的改善。


 


關注自己的情緒,關心自己身體的反應,誠實面對並反應情緒的需求,這是調整自己適任於任何狀態的最佳方法。


 


當自己認為壓力已經無法一個人去面對時,讓自己做出向外找救兵的行動。這是有勇氣的行為。


 


 


以下是中央社網路新聞:


 


災後創傷症候群 災民與救災者都要注意


 


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醫師鄭海擎今天說,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需關注災區居民是否出現急性壓力障礙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除災民外,救災者也可能出現這兩種症狀。


 


  鄭海擎說,「急性壓力障礙」是指一個人在遭逢巨大災難後產生的心理情緒失調,一開始可能會出現木然、喪失情感反應能力,甚至有失憶等症狀,以避免受到更進一步的創傷。


 


  他表示,倖存者會出現焦慮易怒、失眠、易受驚嚇、反覆回想、夢到災難事件等症狀,並刻意逃避種種會勾起回想災難事件的刺激。


  他說,上述症狀如果在4週內解除,稱為急性壓力障礙;症狀超過1個月,則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鄭海擎表示,在「急性壓力障礙」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上,需視不同階段作不同處理。首先要讓倖存者瞭解到在災難後的情緒失控,是非常狀況下的正常反應,切勿輕易將倖存者貼上疾病的標籤,如此反而會造成二次傷害。


  他指出,接下來是給予適當支持,讓倖存者宣洩遭逢天災的無奈與憤怒,並讓倖存者瞭解到他不是孤立無援;對於症狀較嚴重的患者,經醫師評估後,給予適當的藥物協助睡眠改善及情緒穩定是有必要的。


  另外,鄭海擎表示,對救災者而言,長時間救援活動帶來的疲憊,舉目所及盡是災民的無助與絕望,救災者也可能出現「急性壓力障礙」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他說,有些人救災當下並未發作,救災告一段落後症狀才開始出現,對於救災者後續的身心狀況,也需持續關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一凡-潛能密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