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密碼: 假如人生的一切行為,思考模式,反應模式70%奠基於3歲以前,其餘的30%生命模式則是以這70%為基礎繼續的累積延伸經驗與記憶。那麼,當你成長到30,40歲,家庭出現狀況,感情老是處在緊繃不合的狀態中,人際關係不是疏離就是害怕甚至孤立,沒有自信的面對所以的不確定。


 


如果想要改變現有的狀態,你認為要從什麼時期的自己去做療瘉呢???


 (事實上,70-30%理論是真的)


 


相信大家聽過燈下尋錢的故事。有一個年輕人在夜晚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一位老婆婆在一個很亮的路燈下,低著腰,垂著的頭,彷彿在找東西一般。他就走到婆婆身旁問道「婆婆,發生什麼事,你在找什麼啊」婆婆回答說「我掉了一個金幣啦,找好久都找不到。年輕人,可以請你好心的幫我一起找好不好?」「好啊」


年輕人本著幫人的心,不管是否已經很晚了,也不管家中還有人等他回家,用心的幫婆婆找金幣。可是找了好久,根本沒發現金幣在哪裡。


 


他就說「婆婆,不然這樣,可能金幣滾的比較遠,我去拿手電筒來幫忙找,你告訴我,你是在哪個方位掉的金幣呢? 這樣比較好找喔」


 


婆婆說「就我在來的路上,走啊走的忽然腳拌了一下,然後聽到金幣掉下去的聲音,果然我檢查口袋發現金幣不見了,我就馬上往地上找了,可是,當時天已經暗了,我看不清楚地上,那裡又沒路燈,走了好幾十分鐘才發現這裡的路燈. 這裡有路燈的地方才可以照亮地面,我才好找啊!!!


 


你覺得這位熱心助人的年輕人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呢???


 


催眠溝通的個案中有許多許多的問題是來自原生家庭與幼時的經驗所影響。


確實,面對過往的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氣,可是,不去真實面對的話,永遠是在不適當的地方找答案,你認為會花更少還是更多的時間來解決問題???


 


 


以下為中廣新聞網訊息:


 


「莎曼珊」這個英文名字在國外是年幼曾受創婦女的代名詞,起源於在家暴中長大的莎曼珊薇佛。從小莎曼珊就在父親的施暴下過著痛苦的生活,在她14歲的時候 就罹患了焦慮症、重度憂鬱症等,莎曼珊曾多次企圖自殺,索性在英國政府的協助下,逐漸幫莎曼珊走出童年的陰霾。而莎曼珊真實人生的故事 也讓人們開始重視童年創傷的問題;莎曼珊後來將走向復原之路寫成一本書,幫助許多人。


 


勵馨基金會指出,在台灣也有廣大的莎曼珊族群,勵馨以去年國內家暴性侵通報案件8500多件,每個家庭平均1.2名子女計算,全台暴力目睹兒至少1萬多人,這些童年受創的莎曼珊一族每年累計起來,勵馨推估,目前台灣社會有超過100萬的童年時期創傷倖存者,勵馨執行長紀惠容說,推估大概有160萬人,這些成人可能有憂鬱症、會自殘等等,會自殘等等,這也嚴重傷害台灣社會的經濟力,所以覺得這一塊應該被重視。


 


而令社福團體憂心的是,台灣社會目前幾乎沒有提供童年受創成人的服務,也就是社會的資源都集中在正在受創的孩子,或是被家暴的婦女...。但只要是「不當的對待」就會在人的身上留下難以抹滅的記憶,而這些記憶會伴隨著這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當遇到某些情緒低潮的時候,過去受創的經驗,加上現在的困擾,即使成人也可能面臨精神崩潰,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創傷」比一般人想像中廣泛,很多時候以為創傷過去了,但在某些時候又會出來。


 


在精神醫學上並整理出三個面向,這是在童年時期受創後會顯現出來的症狀:包含經常容易處於恐懼、無助、做惡夢、分離焦慮、愧疚和易怒的心理影響;在生理影響方面,受創者可能會容易有身體傷害、語言認知及情緒發展遲緩、容易疲倦等症狀;而在外在行為影響,則有行為退縮、偏差習慣、攻擊或欺侮別人等帶來的人際關係不佳的問題。


 


勵馨和基督教等宗教團體投入童年受創成人的諮商輔導,有時透過團體治療、有時提供戲劇治療,也有的時候鼓勵創傷者創作邁向復原旅程,勵馨發展部部長王玥好說,因為很多受創者認為創傷是很丟臉的事情,所以不敢跟別人說,這會讓他(受創者)跟人有隔閡,但在治療團體中受創者可以找到歸屬感。


 


成年人經常被認為可以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所遇到的問題等,但這些童年受到心靈創傷的成人,表面上不若身體受暴者容易分辨,反而一般看起來都很「正常」,但醫師指出,童年受創的目睹兒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關愛治療,童年的陰影會一輩子跟隨,容易在遇到感情問題、家族中有人生育或死亡等事件時爆發精神疾病。(劉映蘭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一凡-潛能密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